地區: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廣東|廣西|貴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龍江
地區:江蘇|江西|遼寧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內蒙古
84農業網 時間:2018-03-15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絡整理
白玉蘭,簡稱玉蘭,屬木蘭科木蘭屬的一種落葉喬木(華南為常綠)。樹高一般2―5米或過之。大型的花朵于3―4月先葉后花,可惜花期僅是10天左右。
一、白玉蘭的習性
白玉蘭是落葉喬木,高達25米,徑粗可達200厘米,樹冠幼時狹卵形,成熟大樹則呈寬卵形或松散廣卵形。實生起源的大樹常主干明顯,樹體壯實,雄奇偉岸,生長勢壯,節長枝疏,然花量稍稀。嫁接種往往呈多干狀或主干低分枝狀特征,節短枝密,樹體較小巧,但花團錦簇,遠觀潔白無瑕,妖嬈萬分。故不同起源之白玉蘭園林應用中情趣各異,在小型或封閉式的園林中,孤植或小片叢植,宜用嫁接種,以體現古雅之趣;而風景游覽區則宜選用實生種,以表現粗獷純樸的風格。
幼時樹皮灰白色,平滑少裂,老時則呈深灰色,粗糙開裂。小枝灰褐色。頂芽與花梗密被灰黃色長娟毛,毛絨絨如幼鼠蟄伏,冬態更顯。分枝習性隨樹齡幼長有別,幼時單芽延伸,故主干明顯,樹冠規整,而見花后,葉枝混合芽在果穗后雙杈或多枝延伸,橫向發展盛于直于生長,故樹冠往廣卵形方向發展。
葉片互生有時呈螺旋狀,寬倒卵形至倒卵形,長10―18厘米,寬6―12厘米,先端圓寬,平截或微凹,具短突尖,故又稱凸頭玉蘭;中部以下漸狹楔形,全緣。玉蘭葉在基部通常有托葉或附屬物,托葉有兩種,枝端芽末的托葉貼生于幼莖上與葉柄分離,呈覆瓦狀;葉部托葉散生,瓦刀狀,粘著葉柄基部兩側,芽伸葉長,托葉脫落,幼枝上殘存環狀托葉痕,此為木蘭科樹種的識別特征。
二、白玉蘭以及種籽的特征
花先葉開放,頂生,直立枝頭,鐘狀,盛開時如玉碟形,徑10―16厘米;花被9片,偶有12―15片,甚至30余片者,倒卵形,玉白色,有時基部帶紅暈;花絲紫紅色;雌蕊群淡綠色,無毛。花粉粒長橢圓形,如一葉扁舟,赤道面觀為橄欖形,大小為46.6*20(微米)。具單溝,左右對稱;外壁表面具模糊的細網狀雕紋,網孔小而不明顯,網脊模糊。
聚合果圓柱形,青綠色,成熟時轉紅褐色,長12―15厘米,徑3―5厘米,巨者有時長達25厘米,重達250克;
84農業網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任何關系,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。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,不以盈利為目的,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僅作為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