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區: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廣東|廣西|貴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龍江
地區:江蘇|江西|遼寧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內蒙古
84農業網 時間:2018-03-15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絡整理
雛菊原產西歐,我國各地都有栽培。喜光、怕熱、中南地區9月中旬播種,11月定植,入冬前形成很多分蘗,初春迅速生長、開花,栽培管理比較簡單。但筆者今年無意間用不同規格的花盆栽雛菊,卻發現了雛菊栽培的小秘密。
去年11月初筆者用口徑為15厘米、深17厘米的營養缽和口徑17厘米、深15厘米的素燒瓦盆移栽具有3片-4片真葉的雛菊,栽后管理措施相同。今年3月初,我發現有8株用瓦盆栽的,盆土較淺的植株沒有產生分蘗,葉片小,葉柄短,呈蓮座狀,生長勢弱;其他的植株都產生了5個以上的分蘗,生長健壯,葉叢中已形成花蕾。為了找出原因,我倒出長勢不同的植株,去掉根際附近的土壤,發現長勢健壯的植株根系分枝多,須根數量多,須根長。長勢弱的根系分枝少,須根的數量少(沒有病蟲危害癥狀)。兩者的根系向下生長都已到達花盆的底部,根系的分枝角都很少,沒有水平根,根系都沒有達到花盆的側壁。照常規素燒盆的透性比營養缽好,用素燒盆栽花應比營養缽好,但雛菊一反常態,是由于上述根系生長的特性所決定的,雛菊是須根系,但幾乎所有的須根都是垂直向下生長,在向下生長的過程中,再發生須根。正因如此,栽雛菊應選用較深的花盆。另外,在同樣的素燒盆中,盆土淺的生長弱。
84農業網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任何關系,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。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,不以盈利為目的,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僅作為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