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區: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廣東|廣西|貴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龍江
地區:江蘇|江西|遼寧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內蒙古
84農業網 時間:2018-03-15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絡整理
癥狀:病株初期葉色變淡,缺光澤,隨之萎垂,莖基部則微腫變褐,表皮粗糙,有細裂縫,潮濕時裂縫可長出白色霉狀物,根部亦變黑腐爛,根毛脫落。剖檢根莖部,可見木質部維管束變褐色至黑褐色,終致植株萎蔫枯死。
病原及發病特點:病菌以菌絲體等隨病殘體在土壤或肥料中存活越冬,主要以分生孢子借雨水、灌溉水和農事活動(施肥等)傳播,從植株根或莖基部傷口侵入致病。病原菌發病適溫為27℃~32℃,低于15℃病害基本趨于停息,高溫多濕的季節和天氣易于發病,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機質肥易誘發病害,地下害蟲與線蟲活動同本病發生可能有一定相關性。
防治方法:①從無病株選繁殖材料。②換用新盆土。③勿施未腐熟的土雜肥。④及時拔除病株燒毀。⑤用噴施加淋灌辦法施藥控病,可選用0.2%高錳酸鉀液,或l4%雙效靈水劉300倍液,或30%TY乳油800倍液,或50%多菌靈500倍液,或70%可殺得或30%氧氯化銅膠懸劑800倍液,或30%土菌消水劑l000倍液,或25.9%絡氨銅鋅水劑600倍液,或15%混合氨基酸銅錳鋅鎂水劑400倍液,或45%三唑酮福美雙可濕粉600倍液,或40%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750~l000倍液,或56%靠山分散粒劑800~1000倍液,交替連續噴淋4~5次,視病情、天氣隔7~l5天一次,原則上前密后疏,淋灌時視植株大小每株淋藥液250~500毫升,病株周圍l平方米范圍內的健株也應淋施預防和控制病害蔓延。
84農業網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任何關系,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。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,不以盈利為目的,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僅作為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