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區: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廣東|廣西|貴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龍江
地區:江蘇|江西|遼寧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內蒙古
84農業網 時間:2018-03-15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絡整理
白粉虱又名小白蛾、白蠅,近年來已成為南方地區切花菊生產上的重要害蟲,危害日益嚴重。
危害狀況
白粉虱以成蟲和若蟲群集于切花菊下部葉片的背面,能對切花菊造成多種危害。
1.成蟲和若蟲通過刺吸吸食切花菊葉片汁液,造成被害葉片褪綠變黃、萎蔫甚至枯死,直接影響切花菊的生長發育和鮮切花的質量、產量;
2.除卵以外,各蟲態均能在切花菊上分泌蜜露,誘發煤污病,使切花菊觀賞價值大大降低;
3.傳播切花菊病毒病。
生活習性
白粉虱在條件適宜條件下,一年內可發生10~12代,世代重疊。成蟲喜歡在切花菊下部較隱蔽的葉片背面產卵、取食為害;成蟲于葉面棲息時,常常成雙成對分布。白粉虱繁殖的最適宜溫度為18~21℃。完成1代需要30天左右,成蟲羽化后1~3天可交配產卵,平均每頭雌蟲產卵150粒,也可進行孤雌生殖,其后代均為雌性。
白粉虱成蟲具有趨嫩性,總是隨著植株的生長向上部較幼嫩部分擴散產卵,使不同蟲態具有一定的層次。按高度分布,在植株上下依次為:新產的綠卵、變黑的卵、初齡若蟲、老齡若蟲、偽蛹、新羽化成蟲。成蟲飛翔能力較弱,有趨光性、趨黃性。在冬季較溫暖的南方沿海地區,由于中秋后到冬至前這段時期溫度適宜,天氣干燥,發生量大,種群密度最高,所以危害嚴重。該蟲繁殖力強,繁殖速度快,種群數量大,形體小,易于隱藏,給防治上造成很大難度。
藥劑防治
由于白粉虱世代重疊,同一植株上存在各種蟲態,危害嚴重時,藥劑防治必須3天一次,連續3次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。使用的藥劑有:
1.噴80%敵敵畏1000倍液或10%二氯苯醚菊酯2000倍液,殺成蟲和若蟲;
2.1.8%愛福丁(abamection)乳油,這是80年代初開發的大環內酯抗生素類生物劑。特點是選擇性強、高效低毒、作用緩慢。2500~3000倍,可控制卵、幼蟲和成蟲。
3.25%撲虱靈(buprofbzin)可濕性粉劑,是日本1983年開發的雜環化合物,一種高選擇性殺蟲劑,對幼蟲活性極高,不能直接殺死成蟲,但能減少產卵和阻止卵的孵化,殘效期可達35~40天,但作用緩慢,可與溴氰菊酯混用,1000~1500倍。
4.2.5%功夫(1amlbda~cyhalothrin)乳油,是捷立康公司開發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。2000~3000倍,與撲虱靈混用效果更佳。
噴藥時千萬要注意:葉片前面與背面都要噴濕,且應幾種農藥交替使用,否則效果不好。在白粉虱發生嚴重時,筆者采用上述藥劑,每隔3天用一次,連用3次就達到了很好的效果,幾乎沒有蟲了。判斷上述藥劑防治效果的方法是:打藥后10來分鐘看是否有大量白粉虱成蟲死亡,如成蟲大量死亡,證明效果很好;否則就要考慮約劑的質量和濃度是否有問題。
84農業網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任何關系,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。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,不以盈利為目的,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僅作為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