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區: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廣東|廣西|貴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龍江
地區:江蘇|江西|遼寧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內蒙古
84農業網 時間:2018-03-15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絡整理
杜鵑學名RhododendronsimsiiPlanch.別名杜鵑花、紅杜鵑、映山紅、艷山紅、艷山花、清明花等。屬杜鵑花科落葉或半常綠灌木。以根、葉及花入藥。具祛風濕、活血去痹、止血、清熱解毒、化痰止咳之功效。
癥狀又稱癭瘤病、葉腫病。主要為在嫩葉、新梢及花。葉片染病產生淺綠色饅頭狀肉質皰斑,上被有灰白色粘性粉層,后期皰斑干枯成褐色餅狀枯斑,致葉片扭曲畸形。新梢染病形成肥厚的葉叢而干枯。花染病也變肥厚,形成癭瘤狀畸形花,表面布有灰白色粉狀物。病芽、病花枯死。
病原ExobasidiumrhododendriGramerr稱杜鵑外擔菌,屬擔子菌亞門真菌。子實層絨狀,擔子圓柱形至棍棒狀,小梗頂生,小梗上生擔孢子2―4個。擔孢子彎曲長梭形,無色,大小10―20×2.5―5(μm)。
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中越冬或越夏,條件適宜時產生擔孢子借風雨傳播,帶菌苗木成為遠距離傳播重要來源。該病屬低溫高濕型病害,氣溫15―20℃,相對濕度高于80%,連陰雨天氣多且寄主處在萌藻或產生新葉時易發病,一般在4―5月發病多。秋季花芽形成期也有發生。
防治方法(1)發現病葉、病梢及時摘除并銷毀,防止該病傳播蔓延。(2)春季發病期要注意其通風透光,雨后及時排水,防止濕氣滯留。(3)春季杜鵑發芽前噴灑波美l。石硫合劑,殺滅越冬菌源。新葉展開后噴灑波美0.5石流合劑或1:1:100倍式波爾多液。
84農業網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任何關系,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。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,不以盈利為目的,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僅作為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