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區: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廣東|廣西|貴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龍江
地區:江蘇|江西|遼寧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內蒙古
84農業網 時間:2018-03-15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絡整理
【別名】夾竹桃圓盾蚧,藍圖盾蚧。
【目科】同翅目,盾蚧科。
【學名】Aspidiotusnerii(A.hederae)
【分布】我國南方地區、北方溫室內普遍發生。
【危害對象】危害常春藤、夾竹桃為土;也危害文竹、吊蘭、蘇鐵、萬年青、棕櫚、廣玉蘭、蘭花、梔了花、雞蛋花、蜘蛛抱蛋、丁香、鶴望蘭、紫玉蘭、含笑、繡球花、薔薇,山茶、仙人掌、石榴、杜鵑花、桂花等花木。
【危害征狀】以若蟲、雌成蟲在葉片正面吮吸汁液,受害后影響植株生長,造成大量短枝枯萎,失去觀賞價值,甚至凋萎而死。
【形態特征】
(1)成蟲:雌蟲體長橢圓形,橙黃色,腹部較大,臀板向后稍突出,臀板背砸硬化;觸角小,呈小突起,上有剛毛1根;蟲體較厚,長1毫米左右,寬0.7毫米左右。雌介殼卵圓形,邊緣較薄,可見到蟲體,黃色或淡黃色;殼點較小,近中央、淡黃色,直徑2毫米左右。雄蟲體黃褐色,上有紅褐色斑點,體長0.8毫米左右。翅透明,翅長于體長的一倍半。腹部尾針長;雄介殼較小,長圓形,白色,較薄,殼點也在中央,直徑1.3毫米,淡黃色。
(2)卵:長卵形,中部稍彎,淡黃色,長0.24毫米,寬0.16毫米,有光澤。
(3)若蟲:初孵若蟲體卵圓形,較扁平,淺黃色,體長0.22毫米左右,復眼不明顯,有兩根很細的尾須;二齡以后,雄蟲開始變長;雌蟲蟲體形狀與成蟲相似。雄蟲后期體呈橘紅色;雌蟲后期體呈黃色。
(4)雄蛹:為裸蛹,黃色,上有許多紅褐色斑點,長1毫米左右,腹末常有白色絮狀物;錐形交尾器突出。
【發生規律】一年發生3~4代。以受精雌成蟲在枝葉上越冬;翌春3月開始產卵,每頭雌成蟲可產卵200粒左右;第二代若蟲于6月孵化,第三代若蟲于9月發生,如氣候適宜,將會發生第四代。世代不齊,夏秋季隨時有若蟲出現。一年內若蟲出現較集中,發生量較多的時期在3月、6月和9月,有時11月也有。雌成蟲產卵期長,卵期短,卵產后不到24小時即孵化。該蟲適應性強,蟲口密度高,在上海地區危害蘇鐵特別嚴重。
【防治方法】
(1)園藝防治:合理疏枝,剪除蟲枝、蟲葉,集中燒毀。
(2)藥劑防治:若蟲孵化期,可噴施50%殺螟松乳油l000倍液,或25%喹硫磷乳油1000~l500倍液;每隔7-10天噴1次,連續噴3~4次;冬季可噴施10~12倍倍液的茶餅松脂合劑。
(3)生物防治: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,例如:紅點唇瓢蟲,其成蟲、幼蟲均可捕食此蚧的卵、若蟲、蛹和成蟲;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達78%。此外,還有寄生蠅和捕食螨等。
84農業網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任何關系,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。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,不以盈利為目的,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僅作為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