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區: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廣東|廣西|貴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龍江
地區:江蘇|江西|遼寧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內蒙古
84農業網 時間:2019-05-31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絡整理
看到水稻越來越低的收購價格,同時超市里又售賣著高昂的大米,水稻市場到底是怎么了?
是啊,我國目前的稻谷種植業發展狀況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遇,那就是產量高,但是種植成本也高,因此造成大家伙的種植收入不低,但是種植收益卻很低。
稻谷種植收益不再“風光”
幾年前,很多地區的稻農每年的種植收益還能夠達到近千元每畝,在幾大糧食作物中算是收益最高的那一個,在東北地區,不少農民選擇花大價錢進行土地的旱改水,就是為了種植水稻。
可是這些年隨著稻谷價格的越來越不景氣,再加上地租,農資成本原來越高,原本最賺錢的稻谷種植也不復當年的風采......從今年南方各早稻產區反饋的信息來看,今年的早秈稻市場價格較往年來比有明顯的下跌,在此情況下很多稻農甚至遭遇了罕見的賠錢種稻的情況,這大大挫傷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。
而根據國家統計局不久前發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,2018年全國早稻產量為2859萬噸,比2017年減產128萬噸,下降4.3%。據了解,這是近年來我國首次出現早秈稻產量下滑。
更令人悲觀的是,而且從目前我國的稻谷收儲制度改革的進程來看,未來幾年,國內的稻谷價格遲遲上不去,甚至還有走低的可能。
而具體來說,我國的稻谷種植業所面臨的矛盾和危機則有以下幾種情況。
稻谷產量高,但是農民的收益比較低。
2017年,我國的稻谷種植面積,平均畝產以及總產量等多個方面,繼續延續長久以來的狀態,毫無疑問的占據著世界第一大稻谷生產國的寶座,具體數據為2 .09億噸,把印度,泰國等世界稻米出口國遠遠的甩在身后。
可即便是如此,還是無法改變我國在確保穩坐世界第一大稻谷生產國的同時,還兼任著世界第一大稻米進口國的身份。
2017年,我國稻谷進口總量高達數百萬噸,在我國稻谷種植產量保持高位的情況下,還出現這樣的怪象,這就不得不說我國目前稻谷種植結構的失衡問題了。
我國稻谷種植結構有待調整。
現在,我國前些年實施的稻谷收儲制度的弊端已經逐步顯現,導致農民在一直以來,我國的稻谷種植都是片面的以追求產量為主,忽視了質量,在稻谷托市收購政策的支撐下,不管產出多少稻谷都能賣給庫點,忽略了市場需求在調節糧食價格方面的作用。
所以這就造成了我國稻谷種植產量居高,但是供應結構上以低端無效供給過多,而市場急需甚至緊缺的中高端稻谷品種卻不足。
現在,我國正在進行稻谷的托市收購改革,不再以較高的價格照單全收農民的全部稻谷,以此來促進農民意識到種植結構單一且品種低端的弊端。
大家伙在今后種植稻谷的時候,著重考慮一下優質稻谷品種,適當調整種植結構。普通稻谷價格低還沒人要,優質稻谷受歡迎還價格高,你說種哪一個比較好?
相關標簽:水稻價格
84農業網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任何關系,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。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,不以盈利為目的,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僅作為參考。